四次改革 为集体经济书写新篇

评论: 0 浏览: 629 最新更新时间: 12年前

四次改革 为集体经济书写新篇

2012年08月24日 07:34        来源:广州日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改革新政助东莞镇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 并持续为东莞高水平崛起注入新的“活水”

东莞经济在镇街,镇街经济在村组。改革开放以来,市镇村“三驾马车”拉动东莞经济高速发展,以租赁经济模式为基础的镇村集体经济,曾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速发展,目前全市约70%的企业落户在村组。

时移世易,东莞一直孜孜以求、上下求索农村综合改革和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佳路径,经历了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租赁经济模式、股份制改革三次重大改革。早在2004年,东莞就开始布局试点改革,谋求集体经济突围。“村改居”、“政经分离”、破解负担重、破解用地难、发展三种经济、共享投资收益,一系列措施开启镇村集体经济新政之路。

站在“高水平崛起”新起点上的莞邑大地,32个镇街、559个经联社、2499个经济社,即将迎来第四次改革。细细梳理东莞农村综合改革和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我们了解到蕴藏在莞邑大地的智慧和魅力,也真正读懂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人民并肩所走过的峥嵘岁月。

新政开启,大道通衢。东莞镇村集体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征程中,正再次扬帆启航。

专题统筹/记者唐红杰

文/记者黄江洁、唐红杰、龙成柳、周睿鸣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事记

1978年,出台《开展对外加工转配业务的办法》,打开香港制造业内迁的窗口。

1985年,开始实施“向农村工业化进军”战略,通过大量承接香港的产业转移,推动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外向型工业发展。

1996年,首次开展集体经济清产核资。

2002年,启动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2006年底,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120万村民成为集体经济组织股民。

2009年7月,《关于推进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以黄江、厚街为试点,拉开村级体制改革序幕。

2011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莞城、横沥、洪梅、石龙、中堂、长安、高埗7个镇街。

2011年8月1日,黄江将20个村(居)撤并改制为7个社区;8月5日,厚街撤销125个村民小组,将村民小组事务一次性合并到社区统一管理。

2011年10月,厚街、洪梅两镇组级经济组织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村(居)小组不再拥有投资决策等权力。

2012年3月,《关于加强镇村集体经济管理问题的通知》出台,各镇(街)如向金融机构贷款,须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提出将在全市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平台。

2012年3月,时隔16年之后东莞再次召开镇村组清产核资会议。

2012年4月,《东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提出将全面铺开村级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集体经济分配制度改革,鼓励集体经济从物业租赁型向投资型转变。

镇村经济起飞:租赁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次大改革,当时只是一个岭南小县城的东莞,也置身于这次改革的大潮之中。

东莞党校副教授王学敏认为在即将启动的新一轮改革之前,东莞镇村集体经济共经历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改革是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将分散的土地重新整合到集体。

1978年,东莞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打破原来分户承包的制度,重新将土地收归集体,统一开发使用,由分散的集体经济回到了统一经营的集体经济模式。

借船出海,东莞镇村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市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三来一补”企业扎堆落户镇村,揭开了集体经济发展新的一页。这次改革产生的租赁式经济模式至今仍是东莞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据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全市约有70%的企业落户在村组。

租赁式经济模式用足政策优势,符合东莞发展要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以厂房出租为核心的东莞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村民每年都能得到可观的分红。据资料显示,1989~1998年近10年间,东莞的农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达27.5%。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资企业大量涌入东莞,给农村工业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集体经济发展攀上新的高峰。外来务工大军南下东莞,工厂机器轰鸣,镇村物业收入丰厚。

那是电视剧《外来妹》火遍全国的年代,东莞模式带给镇村和本地人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带给外来工的是一个关于淘金的梦想。

集体经济转身:股份制改革让村民变成了“股民”

但东莞从未停止过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探索。2002年,东莞启动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2004年7月全面铺开。

2006年底,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120万村民成为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民。这一年,是王学敏来到东莞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他是这次改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王学敏认为,股份制改革是东莞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改革。这次改革解决了集体经济资产不清、农民个体在集体资产中的产权不明晰的问题。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村组集体经济收益降低。

而另一方面,村组经济还承担着不小的行政、管理开支压力。据农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镇村一级承担上级部门下达的行政管理事务有120多项,繁杂的经济社会事务集于一身,大多数村(社区)力不从心。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对镇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清醒的判断,他曾公开表示,以前多数村组收入以租金为主,因而不太关注产业层次。在新一轮竞争中,企业本身利润空间受挤,租金承受能力下降,使村组的资产收益减少。而村民对分红的预期只升不降,村干部也怕丢选票。所以,不得不举债分红。

徐建华提出的这一问题,成为镇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东莞市、镇、村都在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集体经济的华丽转身。

镇村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助力东莞高水平崛起

东莞早在2004年就开始布局试点改革,谋求集体经济转型之路。

来自农业部门调研报告称,东莞从2004年开始在城市化程度高的镇(街)部署“村改居”工作。2009年,黄江、厚街两镇领衔试点,将村民小组事务合并到社区统一管理,实现基层组织“政经分离”。

2011年,莞城、横沥、洪梅、石龙、中堂、长安、高埗等7个镇街被增设为专项改革试点镇街。目前,全市共有196个村,33%完成了“村改居”。

#p#分页标题#e#

试点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东莞镇村经济显现出新的活力。今年7月初,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从总体上看东莞村组集体债务风险安全可控。2011年末,东莞村组经济资产负债率为22.7%,相比2007年资产负债率的24.6%,下降了不少。集体经济收入在稳步增长,2011年村组集体总收入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6%,比2007年增长5.9%。

徐建华还为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出了“药方”,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引导村组从关心租金向关心税收转变;二是加快推进村组综合体制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村民自治、集体经济三分离;三是强化管理监控,严禁举债分红,规范举债行为。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