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看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

评论: 0 浏览: 677 最新更新时间: 9年前

张红利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财政局经开公司
 
摘  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背景的特殊性,使用融资平台信用风险会朝着地方政府转移,从而对地方财政形成威胁,并进一步向金融风险转化。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现状入手,重点对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同步放大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一、引言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和公共支出之间的不匹配是造成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本质原因。在瓦格纳效应的压力下,国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逐步形成并完善,为有效实现我国地区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债务,增加了投资风险。
 
二、投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的现状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投融资平台,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三千多家各级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其中县区级平台公司占据七成以上,绝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财政资金以及特许权等形式组成的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建设开发公司以及相关的土地储备中心等企业,加上政府财政补贴、承诺函以及政府偿债基金等相关还款保证,从而将筹集来的资金重点用在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公共交通、燃气、农业、税务等城市和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去。
这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有效推进了地区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巨额债务。据权威数据统计,早于2000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额高达一万多亿人民币。截止到2009年,这个数字迅速上蹿到了五万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的带宽。由地方性投融资平台筹集的债务规模大约占到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的七成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无论是从使用债务资金方面或者偿债资金方面来看,还是从地方政府整体财务状况来看,这些地方性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运用过程中均蕴含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现金流情况、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利润来源等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非流动性资产是当前国内投融资平台资产重要的组成形式,其中易变现的、可动用的资产比例较小,短期流动负债规模远远超出流动资产的规模,数额较大。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营业务的净利润为负值,资产处理收入及政府补助收入成为平时盈利的主要来源。此外,因投资性或者经营性活动导致的现金净流量也为负值,其中借款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所以,依据普通企业标准,一旦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出现运行不良的情况,那么企业主营业务收益则无法成为企业资金循环的主要载体,此时企业正常运行则主要依靠资产处置收入、政府财政补贴收入以及银行借款来维持,这三方面均无法为企业的长效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链出现不稳,企业将会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加上这类投融资平台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资成立并提供担保的,也就是说一旦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营出现问题,政府必须出面偿还其全部未偿还的债务,而这部分债务将会直接转化为政府债务,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风险。
 
三、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同步放大的主要原因
(一)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地方财政收入无法满足实际支出需求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在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提供相应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财政收入却与发展形势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最近十年以来,在财政预算总收入中,地方财政预算仅仅占到一成左右,而实际预算支出的比例却超过八成。新时期,我国正处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国内各级地方政府更青睐运用投资基础建设来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拉动,一旦出现财政收入短缺的情况,地方政府势必会向制度之外的财团寻求经济上的支持,或者直接采用对外举债的方式,或者运用政府信用作为担保。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
(二)对金融机构进行过度干预是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直接诱因
作为社会资金融通的一种介质,不算地方政府采用哪种方式筹措资金都会对金融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处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经济模式中,金融机构能够在收益和风险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从而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同时政府的负债举措也会受到源于市场的限制。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国内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革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依然无处不在。运用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能力,政府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便利,同时银行也能够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建设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因国内政府环境稳定,政府有着较高的信用水平,所以金融机构对提升政府部门或者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授信水平有着较高的期望值。这样一来,财政风险就会更容易转化为金融风险。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动了风险扩大
为科学处理经济结构调整、管理通胀预期与促进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国运用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组合的模式,其 不仅能够对通货膨胀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结构调整起到刺激作用。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就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其公共财政支出数额将会大大提升,同时为有效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需要巨额后续资金投入,此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对资金要求量比较大,给地方财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加上因流动性收紧,商业银行无法为地方政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加了财政风险。
 
四、化解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我国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同步扩大的根本原因。为此,防范风险的进一步扩散和集聚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所面临的重要任务,简言之,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对防止出现新的风险,还需要对存量风险予以谨慎处理,尤其是对于那些集中解决或者短期内解决可能引发更大风险的矛盾,应放缓脚步,争取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逐步予以消化。
(一)在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处理时遵循差异化原则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一是对新增融资平台的贷款行为予以严格限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予以严密控制;二是对现有地方融资平台予以整顿清理,对其监管和运作方式进行统一规范;三是针对不同类别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采取不同的整顿措施,例如通过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治理项目收益型全覆盖融资平台,采取发行政府债券或者资产证券化方式对项目现金流部分覆盖的金融平台予以整治。
(二)房地产行业调控的重点在妥善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
大量实践表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下,直接进行房地产价格的调控显得非常吃力,因此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为有效解决因房价过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如果能够妥善解决居民的刚性住房需求,那么即使商品房价格继续飙升也无法对经济发展产生明显作用,同时也会大大削弱土地财政的利益循环。
(三)建立并完善及时、透明、规范的政府债务统计机制
在对政府债务统计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崇的政府核算系统,其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地方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状态,还能够加大地方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四)持续改进区域金融生态
采取合理措施对金融机构的运行环境予以合理改善,降低政府的行政干预力度,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稳健的、安全的经营环境。同时对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和监管机制予以建立并完善,加大资源共享和监管信息沟通力度,对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起到一定的化解和防范作用。此外,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有效遏制地方财政风险转为金融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参考文献:
[1]梁红梅,郝焱.财政风险管理视角下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2(01):15-16
[2]唐洋军.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国外模式与中国之道[J].上海金融.2011(03):39-40
[3]魏遥,王姗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机制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89-90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