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

评论: 0 浏览: 847 最新更新时间: 9年前

余鑫  沈阳师范大学
 
摘  要:在2015年两会中“互联网+”成为热议话题,占据两会经济新闻头条位置,期间,互联网金融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方式多种多样,而应用大数据,金融服务对象趋向长尾化和金融服务的高效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在P2P行业的洗牌,第三方支付曲线前进之路以及众筹网站的转型和细分背景下,分析这三种运营模式变得尤为迫切。而这一新兴金融业态对我国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强化监管互联网金融风险和提议有关监管政策是这一新金融业态步入思考自身前景价值并逐步走上正轨的关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监管  P2P网贷  风险管

一、引言
在经历了成为互联网金融爆发元年的2013年和互联网金融全面渗透金融业,通往理性繁荣的2014年之后,将互联网金融作为中国经济腾飞助力同我国经济发展链条有效合理地连接,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转型过程中模式创新以及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和金融体系的适度监管成为了2015年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再次将“互联网金融”这一词汇提升到了新高度。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使电商、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如虎添翼,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与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界定
伴随着金融和互联网相互渗透之势,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要参与谈论的话题。互联网金融不是停留在互联网加金融的字面意义,也不是脱离现代传统金融系统去“自成一派”的一种创新。最早让这个词广为传播的是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2年,因腾讯与阿里巴巴、中国平安联合创立互联网金融公司,此次试水互联网金融保险开启互联网金融的新篇章,成为中国金融行业新的探索与创新的里程碑。周宇认为,广义上依托和通过互联网进行的金融交易和金融活动均可划归互联网金融,既涵盖了因互联网创新而生的新型金融业务,也囊括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传统金融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特点:首先,运用了大数据这一信息时代的特征来进行金融服务。这一概念展现在大众面前后,便成为了媒体、社交网络间的热门词汇,它的出现引领了社交情绪分析、信贷风险分析和促进高频交易三大金融创新,撼动了抵质押品和客户关系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的地位。其次,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在传统的商业银行针对金融服务对象方面,其主要关注百分之二十的客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然而在互联网当中,金融服务中者百分之八十的“长尾”客户却在其中占据了天然的优势地位,满足不同需求客户的个性定制。第三点,互联网金融可以很好的增加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营效率,从而帮助客户获得更快、更好、更周到的服务。互联网金融中存在的优势“搜索附带比价”的系统,可以使得产品服务当中,信贷简化过程,和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消耗和监督成本。如阿里小贷简化的申请流程,全程网络化、无需担保、无纸化,整个过程最短需要三分钟。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功能去除了网银操作、开启U盾服务等繁杂程序,只需输入动态口令便可以完成付款。最后,金融服务各项成本大大降低。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和信息流优势进行信息共享、数据贯通,加快信贷审批、运作与管理的速度,另一方面利用金融可获得性降低了决策成本、违约成本、搜寻成本。通过弱化信息不对称性大大节约信息和监督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及网络新兴技术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
在2015年的二月三号,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的一份题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中可以总结出如下数据和的得出以下结论:到2014年的年终的时候,我国网络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了6.49亿之多,比上一年多了三千一百万,互联网的使用普及率达到了47.9%,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2.1%。伴随着4G网络、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支付的日臻成熟,各种网络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大众对移动互联的接受度已非常高。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生存土壤已非常好,手机、钱包、银行卡合为一体的时代已经到来。通过手机端使用APP进行网上消费的客户人数就多达5.57亿人,在所有网民中占到了85.8%,同上一年增长了4.8个百分比,移动互联金融战成为了这场网络金融战的主战场。
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商业成本、创业门槛都得到降低。通过十年的辛苦努力和疯狂业务拓展、吞并,阿里巴巴主导的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地成长和崛起,通过B2C、C2C还有B2B等模式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早在2012年仅阿里巴巴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便已达到同期社会消费总额的5.35%。伴随我国网购渗透率的提升,电子商务模式的崛起也会对传统百货子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其对传统零售业渠道产生的替代作用也显露无余。
(二)网络新兴技术产生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迅速的拓展普及,经过了短短20几年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和整个商业布局都带来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变革,而金融业态也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是大数据处理手段和云计算及科技的推广和智能化程序的运用,从而导致“端管云”成为金融公司管理交易系统和客户服务的高效率使用手段。因为云端透明化、精确化的缘故,使得金融企业在风控管理效率和资金配置中达到了最优状态。此时金融中介的职能被大大弱化,减少交易成本,使金融市场整体的效率得到提高。二是我国的银行业主要将服务重点专注于20%的客户,而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弥补了80%没有被服务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欠缺。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对小微企业的风控成本和信贷审核成本,基于3D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产品设计、信用评级、人机交互、客户鉴权等模式更加精确智能,可以高效运营,降低运营成本。三是通过对用户纳税信息、所在社交网络信息、社保记录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完成分析存档,不仅因为获取信息的广度和维度都得以将成本削减,多重数据的交叉检验也使信用评价的结果的可信度从根本上摆脱了借贷审核环节对人工的依赖。拥有信用评价系统和数据综合性来源的互联网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了将小微贷款服务自动化和降低坏账率。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降低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监控和信贷审核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及强化监管的建议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中流砥柱,它的到来和发展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领域创新,优化地区间资源配置;建设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格局,激发群众的投资欲望和参加度,加快构建普惠式金融业务体制,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在进入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使互联网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时代,加速金融非中介化进程、实现利率市场化,服务于实体经济。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也作出如下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借贷、融资、支付结算和金融产品销售领域等都已涉足而且所占比例不容小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金融业务早已因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出现、发展,将信息的不对等性减低,使得价格更加标准与公开。传统中小商业银行的客户群被诸如百度钱包、快钱、汇付天下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分散了,挑战其资金中介的地位,形成了对其的替代效应,加速从信息、渠道、资金、客户关系为代表的金融脱媒进程。传统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由于“二八法则”的影响,不会轻易将贷款给与小微企业,大量贷款资源由国有企业和实力雄厚的大客户得到。而对比互联网金融企业,却将目标客户定位于支付环节和小额贷款客户,充分挖掘长尾市场。不仅简化信用审查和审批过程更打击线下业务,影响中间业务的收入;而且,在推进利息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使得中间服务的收益有所降低,减小了由国家所有的商业金融机构交易中的利差。
短期内双方的竞争不可能消除,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做到“知己知彼”,熟悉互联网思维,创新新型的经营模式,结合新时期的用户需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方式,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且要大力加强手机互联终端、金融理财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宣传,打造互联互通的混业经营的线上线下金融模式。例如工商银行在近日便推出了涵盖电商通讯直销的银行平台“e-ICBC”,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银行。在“全民金融”的时代,互联网金融虽具有普惠性,但一旦涉及风险管理和监管环节便缺乏有效监管。在日后国家对金融的监管和指导将会更加严格,传统金融业更应完善其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内部控制机制,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二)有关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提议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相比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发达国家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采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便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在美国,就有类似《促进初创企业融资法案》之类的法案对众筹平台进行法律监管;同样,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要求具有明确的监管范围,并承相应的担监管责任。欧盟也已提出相似的法案以为第三方支付提供相应法律约束和保护使用者的权益、资金账户安全:分别从最低资本金规定、投资范围、业务风险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四个环节进行监管。英国英格兰银行通过设立FCA组织来负责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行业准则,降低整个行业的不稳定风险。
首先应完善相关互联网监管法律,确定监管主体和监管职责,划分监管范围,形成完整、系统的监管机制。然后从系统性、信用性、操作性、流动性、技术性风险监管和声誉风险监管、国别风险监管等角度出发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建立健全行业准入制度,引入退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优质化。在立法初期制定位阶较低的法律,完善征信体系法律建设,组建专业化征信机构团队来进行统一征信信息收集、管理。在2015年的两会上,致公党的提案和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的发言都表明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迫切和亟待落实,只有刚柔并济、包容并举的“审慎监管”才能让这个行业蓬勃健康地发展下去。
 
五、结论
伟大新金融业态的诞生与发展成就了人类经济社会的第三次金融革命——在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实现了各种模式井喷式增长和爆发;继2014年“互联网金融”这一热词第一次出现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而在2015年的两会中“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反复提及,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模式创新以及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和金融体系的适度监管成为了2015年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互联网金融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新动力,倒逼传统商业银行创新,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推动金融脱媒、普惠金融的进程。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将会实现跨领域冲击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用户体验、制定个性化的体验,更好地为我国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宇.互联网金融: 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9):67-68.
[2]罗明雄,唐颖,  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10:5-6.
[3]洑建红.基于发展视角的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关系探讨.商业经济研究,2015.(3):82-83.
[4]方永丽.我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现状及监管.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65-66.
[5]程雪军.论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法律监管[J].中国外资,2013(9):55-55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