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状况、问题及矫治策略

评论: 0 浏览: 504 最新更新时间: 14年前

陈海华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政法系 

[  ]当前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是:消费能力强大、消费意识超前、消费观念个性化、消费心理群体化、消费意向实用化、消费结构多样化、消费水平差异化。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攀比消费、赶潮消费、盲目消费、悬空消费、媚俗消费比较突出。矫治这些问题要从学校、家庭、大学生、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共同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状况   问题   矫治

作者简介:陈海华(1975-),女,广东平远人,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政法系。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

(一)强大的消费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身居“象牙塔”的万千学子的消费能力随之也带来了新一轮的快速攀升。据调查,当前大学生每学期的平均支出接近5000元,如果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中的支出计算进来的话,那么大学生每年的各类消费支出平均在10000元以上,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8000-9000元的水平。而且,随着年级递升,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还呈小幅上涨的迹象。

(二)超前的消费意识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容易接触到、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借贷”、“信用”、“透支”“负翁”这些代表消费新思维的词汇在当前的大学校园中早已不再陌生。“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消费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同。据调查,有10.55%的大学生靠经常性借款来支付生活费、学费和交际费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翁”。他们借钱买电脑、MP3、名牌衣服、高档化妆品;他们还借钱开生日宴会、旅游、谈恋爱;他们甚至借钱做整形手术来实现“人造美女”、“人造帅哥”梦……

(三)个性化的消费观念

据调查,有超过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也许正因为如此,麦当劳高喊“我就喜欢”的口号迎接着一批批大学生顾客,M-Zone扛着“我的地带我做主”的大旗在大学校园四处张扬,安踏的广告口号“我选择我喜欢”,迅速赢得了大学生的好感和青睐。

(四)群体性的消费心理

尽管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也喜欢有独特风格的产品与品牌,但是因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居住在校园中,过着集体生活,加上通信尤其是网络的普及,高度的集中性与快速的传递性使得他们追求的这种独特是群体的独特而不是个体的独特。据调查,有57%的大学生表示“我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希望自己的个性能够得到同类群体的认同。与此同时,为了表示自己作为群体中的—员,他们也积极保持自己与这个群体在言行、消费等各方面的—致。于是,我们看到了—轮又一轮的消费高潮:考证高潮、MP3高潮、手机高潮、考研高潮……

(五)实用性的消费意向

这里所讲的实用性的消费意向,分为两种:一是消费价格的“实用”,即对各类产品的选择注重“物美价廉”。如手机消费,当前大学生选购手机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四点,分别是手机功能、价格、外形、品牌知名度。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大促销方式是:打折促销、派送促销与赠送小礼品。二是消费目的的“实用”,即今天投入的各类消费支出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大收益。据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20%的大学生选择了非正规培训来充实自己。其中,仅外语培训的比例就高达64%IT培训达到了约29%的比重。一些专业资格的培训,如会计、审计、翻译、商务的资格认证培训等,也得到了部分大学生的青睐。大学生为什么愿意投入高额的费用来参加各类培训?目的很现实:就是希望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未来就业打造更强的竞争力。所以说,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意向具有实用性。

(六)多元化的消费结构

当前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基本生活消费、正常的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费、书杂费、考证费和电脑消费)外,当前大学生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休闲及娱乐消费(主要包括出外旅游、进舞厅、遛旱冰、开PARTY等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主要包括买手机、买电脑、上网、同学聚会、毕业聚餐、请客送礼、恋爱等消费)、个人形象消费(主要包括买名牌服装、造发型的花费,特别是女生在服饰、化妆品、护肤品、丰乳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以及其他消费。

(七)差异化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差异化的消费水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个体差异。最近桂林工学院牟艳娟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最高月消费达2000元以上,最低的不超过150元,前者是后者的13倍之多。二是群体差异。据调查,需要经常性借款的大学生占据10.55%的比重,然而,与同时,有22.4%的大学生却有一定的储蓄。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几个问题

由于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消费的无条件满足,再加上现时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的误导,以及各高校对学生的消费引导和消费道德教育的薄弱,导致当前大学生在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问题上。

(一)攀比消费

受强烈的虚荣心驱使,有些大学生总是喜欢与身边的同学作比较,产生攀比消费行为。这种攀比是用金钱做后盾的。有些家境不佳的学生,盲目地,过度地攀比,常常弄得自己入不敷出,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例如,现在大学生的换机频率相当高。手机对大学生而言,正在远离耐用消费品的范畴。频繁换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攀比——自己的手机外观要比别人的新颖、时尚;品牌要比别人的响亮、高档;功能要比别人的多样、齐全。

(二)赶潮消费

有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财力限制,一味地追逐时尚潮流,给自身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今大学生中流行的“新四件套”是:手机、电脑、MP3,银行卡。“名牌服装上身,手机电脑随身,信息把握在手,创造理想人生”已经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目标。

(三)盲目消费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意志力较差,经常受到商业广告的冲击而改变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看见什么好看或好玩的(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也会迫不及待地购买。有调查资料显示,有35.9%的大学生“经常会冲动性地购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

(四)悬空消费

有些大学生即便受到经济能力的限制,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即便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消费。这种脱离家庭经济实力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我们称之为悬空消费。例如,从大学生日常借贷的用途调查得知,有12.8%的贷款用于交际应酬;有6.7%的贷款用于服装/化妆品花费;有4.3%的贷款用于IT/数码产品消费。

(五)媚俗消费

为情感而不惜付出大笔金钱的消费我们暂且称之为“媚俗消费”。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流行两种媚俗消费:一种是为人情风而媚俗消费。过生日、竞选学生干部、评优入党、获得奖学金、比赛获奖、谈恋爱成功……都要请客庆贺,否则会被视为不够交情、不入流。因此,不少大学生即使不愿为也迫于无奈而为之。另一种是为恋爱风而媚俗消费。约会时,出去喝杯咖啡、吃顿麦当劳或肯德基套餐见怪不怪;在情人节、恋人生日、初恋纪念日等特别日子里,买些巧克力、鲜花、戒指、项链等“爱情象征物”必不可少。尽管这些花费较大,但是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却蔚然成风。因此,不断上涨的媚俗消费支出不得不令人担忧。

三、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矫治策略思考

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扭曲校园人际关系,增加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怎样才能让大学生养成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我们认为,要从学校、家庭、大学生、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共同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学校——消费养成教育的主阵地

首先,学校应该把对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除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还要开设消费教育课程。例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让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技能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知识,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其次,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和消费特点,学校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例如:举办消费知识专题系列讲座、大学生理财讲座;在院刊、校报上开辟专栏进行消费指导;专门创办消费导报;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消费品鉴别和鉴赏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减少他们外出花销的冲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等校内传播工具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形成合理、适度的消费舆论;创设多渠道勤工俭学的机会,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立各种节俭组织(如“爱心基金会”)让消费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家庭——消费养成教育的管家

作为掌握学生经济大权的管家,家长如果在物质上一味地满足子女因虚荣心所致的无止境追求,可能会爱之愈切,害之愈深。相反,用心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使他们不论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讲究健康科学,有利于个人发展,这样的爱才是让子女终身受益的真正的大爱。

首先,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自强、自立、自信精神以及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其次,家长应该根据学生所在地的消费水平、孩子的学习生活需求情况及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有计划、有节制地提供物质资助。尤其是富裕或比较富裕的家庭在这点上应该更加注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的“东方卡”也许对家长控制子女高消费有一定帮助。这种“卡”设有“及时语”短信通知服务、关联账户定时转账和“收支明”月度收支报表服务功能。当家长将孩子的账户设定成自己的关联账户,并开通“及时语”服务后,该账户不管是ATM取款、柜面取款,还是POS刷卡,任何一笔款项变动,家长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通知。如果需要更加详细的“收支明”账户清单,还可以登陆网上银行进行查询。对于供给孩子的款项,家长可以通过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我们认为,类似的金融服务值得深入开发并在全社会推广,家长们亦可通过此类服务项目及时了解和有效控制子女的消费支出。

(三)大学生——消费养成教育的主体

1.懂得感恩。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在父母“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百般呵护下,不知道体谅父母赚钱的艰辛。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时刻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在每次消费之前,想想在家辛劳的父母,再想想自己如何能有当下的生活,告诫自己要珍惜父母的每一份劳动成果,不乱花一分钱。

2.学会理财。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要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还要学会制定合乎实际的消费计划,保证自己的消费更加理性化、合理化。

3.自立自强。有调查资料显示,22.6%的贫困生有自卑情绪,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处境,并拒绝师生的援助和学校的各项贫困生补助。更有甚者,有的贫困生“打肿脸来充胖子”,拿家里的血汗钱大吃大喝、买名牌、谈恋爱……其实,对大学生来说,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所以,贫因大学生更要增强自信心,创造和充分利用条件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例如,通过各种兼职和勤工俭学途径“赚钱”和“充实自己”,实现自立自强。

(四)社会——消费养成教育的导游

每天,由生产商、销售商、广告商发布的商业广告铺天盖地。其中,不少广告是严格根据市场细分技术而精心策划,巧妙设计,专门针对大学生消费群的。它们利用各种技巧,通过各种渠道,渲染各种商品的品质和价值,渲染使用其商品带来的成就感、温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极力勾起大学生们目标群的消费欲望,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尚不成熟,其消费心理易受外界刺激与暗示,其显现的和潜在的消费欲望很容易被唤起,产生各种盲目的消费行为。因此,要想大学生养成健康、科学的消费习惯,社会各界(包括商家、政府、媒体)都应负起社会责任,引导大学生养成理性、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给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R]2004

[2]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05[R]2005

[3]李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511):7

[4]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88):194-197

[5]张立彬。大学生消费道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01-307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