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

评论: 0 浏览: 3947 最新更新时间: 9年前

邓洁  武汉东湖学院
 
摘  要:文化是各国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沉淀下来的瑰宝,每一颗人类文明的宝石的形成除了受整个世界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外,还离不开本国的土壤。各民族因其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正是各国文化的差异影响了人们的旅游活动,使中西方的旅游具有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中西文化  旅游文化  地理环境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地理原因
中国的文化发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中国大陆四周高大山脉环拥,高山横亘使古人交通不便,但境内国土幅员辽阔,再加上气候温暖湿润,舒适宜人,适合农业耕作。所以大陆上的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大河大陆地区,并且拥有了远比欧洲发达的农业文明。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与发达的农业文明,使中国大地的居民一直认为“海内”为国家,“海外”为蛮荒、神秘的地方,文化源流的特点上主要体现出内向性、静态性。
西方文化的核心是欧洲,而古希腊和罗马是欧洲文化之源流。由于环绕地中海,当地居民有着航海、经商等天然条件以及生活的需要,不论是埃及还是古希腊或是古罗马,都形成了征服海洋和冒险求知的精神和文化。而且古埃及文化很早就通过海上传播开来。欧洲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海洋展开。由于人们频繁穿梭于海上,形成了他们崇尚理性及自由思考的习惯,而且他们眼界开阔,着眼于未来,富有想象力,敢于冒险进取,所以对外部世界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这些导致西方文化的源流体现出了客观性、外向性的特点。 
正是中西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古希腊和中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文化道路,并影响着其他方面的种种特征。由于海洋是宽广的,又是多变的,所以西方文化中人们思想流派众多,个体意识强烈,主动性多,易激动,不稳定。而中国人则因耕种性而形成思想稳固、人际意识强烈、被动性多、喜静不喜动等特性。
(二)个人原因
中西方在观念意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较明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践观念。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儒家哲学,它的特点是重现实和人情,重行动和功利,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人的实践性或现实性。但这种实践性表现较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和政治观念上,较少体现在科学精神上。在科学上,中国人玄想较多,试验较少。而西方人什么都要求你拿出试验数据来,即便是社会科学也不例外。
二是守纪观念。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自己的纪律、制度和规章,要求人们服从和遵守。但各国的文化观念和体制不同,因此也就形成了守纪观念的不同。例如,进剧场看戏,西方人最能约束自己,如同进教堂那般虔诚;而到学校课堂上课,他们却显得很放松和随便。反之,中国人进课堂如同进佛堂,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听课做功课;而现今有些中国人到剧场中,就无所顾忌,大声吆喝。
三是人情观念。一般说来,历来以讲人伦道德和孝敬忠义为重的中国,人情味要比讲物质利益和以法为重的西方更深厚浓郁。中国人对较为亲近的人以及有各种利益关系的人,人情味浓厚关系密切。西方人则与此不同,或者说是基本相反。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西方人父子、夫妻、朋友间如何在经济上斤斤计较。
 
二、中外旅游方式差异
一般而言, 海外游客来华旅游时比较喜爱我国的文化古迹、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等。他们游览时比较注重多层次和深层次的了解。对于文化古迹和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外国游客一般感兴趣的是其文化象征意义和历史渊源对其审美情趣的影响力。对于山水风光则比较注重对其亲身体验的感知。
中外游客旅游欣赏角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审美观的差异性。外国游客的审美观受其个体思想的影响,崇尚个体思维,而中国游客则主张“天人合一”,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所以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就是“重人”和“重物”美学思想的差异。相对而言,旅游文化较多涉及的是物质体验文化与精神性体验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园林强调的是“虽由仁作,宛如天成”。人工模仿天然物制作,要使人分不清哪是天然,哪是人工,使之浑然一体。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往往将精神性和物质性截然分开。一类是人工的公园、庭园、娱乐场,另一类是纯自然的森林公园、动物园。再如建筑、宫殿和一些博物馆,突出的要么是纯精神审美性的绘画和雕塑,要么是物质性较强的精美工艺,较少将它们混放在一起。
正因为有这样不同的审美对象,因此也就造就不同素养、不同心态的审美者。由于中国旅游审美对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因此就需要游览者具有综合的文化修养,知晓琴棋书画、了解掌故历史、懂得词曲游记,那才能真正游出水平和领悟各种各样的美。西方人一般不是这样,他们玩是玩、游是游、学是学、识是识,不要求互相融合和渗透,共同在旅游中发挥作用。相反,中国人是将玩与学紧密结合起来的,就连很简单的一次春游、秋游或游园活动也不例外。
 
三、结束语。
正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旅游的不同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旅游的导向,只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才能制定出更好的旅游发展策略。一方面我国的旅游行业和管理部门要不断改进旅游配套政策以适应海外游客的旅游文化观, 让外国游客享受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建设,不断挖掘我国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的浓郁氛围,建立起一套既适应全球旅游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吉星.中国古代的社会与科学[A].李约瑟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刘红星.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朱希祥.中西旅游文化审美比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