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镇建设对美丽城镇建设的启发

评论: 0 浏览: 681 最新更新时间: 8年前

日本城镇建设对美丽城镇建设的启发
 
张洁菲  董兆  楼志献  陆琳忆  王佳梅  李一
浙江理工大学
 
摘  要:研究梳理了日本城镇化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梳理了我国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出日本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我国美丽城镇建设有利发展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创造出解决政策。
关键词:日本城镇化时期美丽城镇建设
 
作者简介:张洁菲、董兆、楼志献、陆琳忆,浙江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讯作者:李一,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讲师。
基金项目:2016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美丽城镇”设计研究》,浙江理工大学2016党建与思政课题(DS201610Y)。
 

一、日本城镇化的发展背景
日本,一个位于亚洲东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其领土是由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四大岛和7200多个岛屿构成的岛国,总面积37.8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6亿。日本城镇化率在2013年就高达92.7%,城镇化水平位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山多地少、资源缺乏、建设空间有限,经统计人口生理密度世界排名第26位,平均数值高达2924人/平方公里。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利的国情,使得日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特别注重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早在几百年前的江户时代就形成了循环社会。日本的城镇化道路也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最有利于自身基本国情的道路。
 
二、日本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从明治维新开始,从最初的农业国转变为当今世界城镇化道路上的佼佼者,日本共花费了一百多年,其中又可细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868至1920年,历时近50年,日本由一个农业小国逐步向工业国过渡;第二阶段为1920至1950年,日本慢慢形成了具有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1950至1977年为第三阶段,日本进入经济增长的黄金期,是城镇化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日本开始由农业国转变成为工业强国的时期;1977年至今是日本城镇化发展的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经济与城镇化都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呈现稳定增长态势,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转向第三产业。
(一)日本城镇化第一阶段:起步时期
处于起步时期的日本的经济支柱仍是第一产业,但明治维新时期的变革为日本的城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进入工业化时期。1918年一战结束后,日本工业产业值首次超过了农业产业值,标志着日本的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明治维新后,产业开始向沿海地区发展,逐步形成了阪神、京滨、北九州和中京四大工业区。大量工业企业进入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农业人口开始走向城市,推动城镇化发展。大阪市、神户市、名古屋市和京都市的人口从1913年到1920年,仅7年,从220万增加到305万。
(二)日本城镇化第二阶段:过渡时期
1920年起,日本逐步具备自我积累的发展能力,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是日本向城镇化发展过渡的新时期。1920年的城镇化率达到18%,在工业化的强力推动下,到1940年,日本城镇化率经统计已经达到了37.9%。在1940年到1950年这十年间,日本城镇化率因为受到二战的影响基本没有发展,基本保持在38%上下。
(三)日本城镇化第三阶段:加速发展时期
二战后,国民生产力下降,日本城镇化出现了恢复期。恢复期期间国家的首要目标就是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为确保粮食的增产,开垦了荒地扩大了耕种面积,温饱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很快就从二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并一举进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形成了东京、民古屋和大阪这样举世闻名的“三大都市圈”,经济高度增长期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从1950年的38%迅速增长到了1977年的76%。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种中小企业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使之快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之一。
(四)日本城镇化第四阶段:高度发展时期
在日本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汇集在城市,为城市的各方面发展都注入了活力,。但农村地区却因为青壮劳动力不足而出现了农业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运用工业化取得的雄厚资金反哺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综合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别。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农民开始形成了就业和居住的就近就地化,相对于城市中拥挤、嘈杂的环境,从城市迁往环境优良且房价便宜的农村的人口开始增多。农村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城乡差距日益减少。在这一时期为推动城镇化,日本在农村地区着重于推动特色旅游和旅游农业,吸引城市居民度假,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法律,吸引城市工业和商业参与者到农村发展,促使农村地区出现许多从大城市转移来的大企业的卫星工厂或分厂。同时刺激了农村消费的多元化,大幅度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水平,也让农村人民享受到城市生活般的便利,人民幸福度大大提升。此外,人们对物质的需求相对降低,对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了日本第三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日本新的驱动力,带动了日本中小城市的发展。
 
三、日本城镇化对我国的启示
(一)中、小城市也要同步发展
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其它中、小城市远远抛在后面,而且这种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在美丽城镇建设规划中应设法改变这种城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日本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好地协调了大、中、小城市的发展,运用独特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其基本模式是以大城市为主导,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将中、小城市的资源优势纳入大城市发展的计划中,在大城市的带动下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及工业区,大、中、小城市互相作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平衡发展。我国美丽城镇建设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用大城市发展时总结下来的经验指导中、小城市发展,并将一些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相互协调发展,改变我国城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美丽城镇又快又好地建设。
(二)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动力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相较工业化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工业化的进程远超于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对日本城镇化历史的总结,得出工业化是可以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在日本的工业化时期,大量工业企业进驻城市,在城市周围形成工业带,城市中提倡并推行工商业协调发展,使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由此得出,我国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发展时,应注意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关系,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岗位不断增加,城市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城市人口不断提升。此时提高服务业、工商业等行业的水平,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三)发挥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日本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积极引导,在日本城镇化建设的初期,政府一直在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直到城镇化水平达到70%之后才有所缓和。我国现在正是美丽城镇建设的重要时期,城市出现了劳动人口过多,很多进城务工人民不能在城市找到好工作,在城市也没有完的社会保障,而部分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严重。在这一时期,政府应加强并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进城农民返乡工作。促进城乡的结合与共同发展,加快美丽城镇建设。
(四)以法律手段促进城乡发展
我国城市内部出现新型二元结构现象并且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当时的日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日本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保持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以法律手段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同时很好的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上文提到的《农村地区引进工业促进法》。在我国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城镇化谋求高发展所带来的高污染,高耗能等问题破坏了农村环境,这些问题都无法通过现有的法律途径解决。为此我国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保障居民的良好的居住环境,增强居民幸福感,从而保障城镇化的顺利进行。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