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以安平县为例

评论: 0 浏览: 620 最新更新时间: 9年前

靳晓娜 赵海涛
衡水学院经管系
 
摘 要: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是制约该区域城镇化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安平县域农业产业化在驱动城镇化发展方面的不足,就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支撑、农户组织化程度、政策体制改革、综合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城融合  农业产业化  驱动力
 
作者简介:靳晓娜(1980-),女,河北衡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赵海涛(1978-),男,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4年度区域经济文化专项课题(2014050)。
 
一、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由产业结构非农化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过去30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但现在单纯依赖人口、资源红利的发展模式亟需改变,新型城镇化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要更加重视城镇化质量,强调适度和健康的城镇化发展速度[1]。其主要特征有:农村居民市民化、发展模式集约化、产业支撑高效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环境生态化、地域文化品牌化等。
(二)农村产业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农业产业化在全国蓬勃开展,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优势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所形成的一种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2]
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以下特征。一是市场化,其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二是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较稳定的区域化生产基地;三是专业化,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四是规模化,这样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同时有利于提高科技含量;五是一体化,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化管理。这些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2]
 
二、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机制分析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城市化发生与发展所必须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构成的系统的综合[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直接导因和动力,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村小城镇生产和生活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食物,同时生产率的提高使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这就加大了对生活用品和事务的需求,从而促进小城镇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高度发展要求离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相对集中,产生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这正是农业产业化引起农村小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导因。
农业产业化是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农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方式,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购销、加工企业粘合在一条主链上,形成一个涵盖农业产供销全过程,包容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全方位的有机结合的统一。
 
三、安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安平县城镇化水平居全省中游,其中对安平县城镇化发展起主要作用的是丝网产业,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作用较低,近年来,虽然安平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样这一中心,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项目、建设农业园区,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且被河北省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县”。但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问题有:
1.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布局散,规模小,档次低,品种多、乱、杂,无名牌产品。
2.龙头企业的牵引力严重不足,没有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没有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致使农户盲目生产,导致产品积压。
3.人才匮乏,农民素质不高。农业产业化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观念不统一。因此,粗放性经营导致广种薄收、环境破坏严重、农产品的单产和品质不高、订单农业无法实施等问题较为普遍,直接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4.农产品市场开拓、信息服务措施不力。没有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经营产业的风险往往由农户承担,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完善,缺乏保障农户利益的保障机制。
 
四、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实力,实现转型升级,努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龙头、大企业,争取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乃至国家级行列。
深入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共抗市场风险、共同发展富裕,带动更多农民就业增收。
(二)深化农村改革
要主动适应新常态,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率。
(三)推进产业融合
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向上、下游合理延伸,发展深度加工、餐饮服务、观光旅游等产业,努力构建坚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积极推进“三区”联建
统筹规划好、建设好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充分发挥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探索以“村企共建”模式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实现经济与社会双受益、企业与农民利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郑生权 杨英法.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研究.(2012-11-22
[2]孟晓晨.西方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